英德:清遠最意難平的縣區,36年間與原清遠縣差距越來越大
清遠最意難平的縣區是哪個?
你可能會說是年年喊劃歸廣州的佛岡縣,或者是曾為臨時省府的連州市。
其實要說最意難平,恐怕非英德市莫屬。
英德市是清遠市代管的縣級市,位于清遠市東南部,其東北與韶關市接壤,位于北江中游,正好處在清遠與韶關之間,歷史上英德還曾長期歸屬韶關管轄。因此,英德與韶關在文化和人情上有著密切的聯系。
如今的英德,是廣東土地面積最大的縣區,將近深圳面積的3倍,稱的上地大物博;目前常住人口達94.44萬人,也是廣東常住人口排前列的縣域;經濟發展上同樣也取得不錯的成績,2023年GDP為420.5億元,廣東縣域排第15,清遠8縣區排第2。
這樣一個看似不錯的英德,為何說它是清遠最意難平的縣區呢?
先從英德的歷史說起
英德是嶺南古邑,擁有悠久的歷史,最早建制始于公元前111年,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。
在經歷的春秋戰國、秦漢、三國兩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中,英德分別設立州、郡、府、路、縣等各級建置。英德歷史上的行政建制,很多時候都是與韶關平級的,而清遠在歷史上大多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的存在隸屬廣州管轄。
因此,從歷史角度來說,清遠縣提格地級市,英德人民多少是有點意難平的。
其次是從過往實力上講
英德與清遠都曾是隸屬韶關管轄的縣級行政區劃,互為“兄弟”關系。
在設立清遠地級市前,英德和清遠縣可以說實力相當。在人口上,清遠縣接近百萬,多于英德縣的88萬。在經濟上,1988年的英德縣以11.01億元,略勝于同年10.17億元的清遠縣。因此,當時的英德在人均上更勝一籌,稱得上粵北第一縣。
但是在1988年的時候,這個稍遜自己一籌的清遠縣竟被提格為地級市,還把原隸屬韶關管轄的大片區域劃由其管轄,其中還包括英德縣自己。
曾經的實力相當的“兄弟”變成了自己的“上級”,換作任何人都會是意難平的。
最后從清遠市建市后各縣區發展上講
1988年清遠建市后,清遠縣被分劃為清城區和清郊區2個市轄區,其中清郊區先后經撤區設縣和撤縣設區后成為現今的清新區。
建市36年間,清遠各縣區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。但相比下,原清遠縣組成的清城和清新區憑借市區優勢,獲得更多的資源,在各方面發展上也更為快速。
最直接證明就是經濟數據。原清遠縣組成的清城和清新區2023年GDP合計1070.15億元,相比建市前增長了105倍;而英德市則為420.5億元,增長了38倍。36年時間,英德從水平相當,變成如今僅及原清遠縣的39%,差距是越拉越大。
這樣差距導致的落差,無疑加劇了英德人對于自己行政歸屬的不滿和失落感,更加成為英德心中的意難平。
假如當年清遠建市選的是英德而不是清遠,或許清城和清新區經濟和社會上取得的成就將出現在英德境內。當然,這樣的假設如果成立,現在說意難平就會是原清遠縣了!
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時代潮流浩浩蕩蕩,接受現實,立足當下才是英德人民的正確道路!